新华社天津5月4日电(记者周润健)“一朝春夏改 ,隔夜鸟花迁” 。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 ,立夏节气到了 。北京时间5月5日20时26分将迎来立夏 。此时节 ,夏日初长 ,槐柳阴密 ,帘栊暑微 ,万物并秀 。
历史学者、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 ,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 ,为立夏节气之始 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 ,也是夏季第一个节气 ,与立春、立秋、立冬并称“四立” ,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 。“小荷才露尖尖角 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 ,成为立夏时节的景观特色 。
海报制作:方金洋
古人所说立夏 ,含“万物至此皆长大”之意:“夏 ,假也 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” 。就是说一到立夏 ,随着日照和雨水的增加 ,气温逐渐升高 ,农作物和各种绿植开始茁壮成长 。
“立夏将离春去也 ,几枝蕙草正芳舒” 。此时节 ,已经有新生的果实供人们尝鲜了 。江南梅子、樱桃开始成熟 ,南国早熟荔枝上市 ,酸酸甜甜 ,正是初夏的味道 。
海报制作:方金洋
立夏时处春夏交替之际 ,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?罗澍伟结合养生保健专家建议指出 ,一定要顺应环境变化 ,科学养生 。中国传统医学认为 ,立夏养生的关键是养心——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 ,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。这是因为心主阳气 ,能推动血液循环 ,维持人的生命活动;温养心阳 ,可使体液新陈代谢正常 ,心脉无阻 ,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。
进入立夏 ,人体新陈代谢加快 ,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,此时饮食也应当遵照“春夏养阳”的原则 ,以清淡、易于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,减少油腻厚味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。可适量增加蛋、奶、豆制品、瘦肉以及蔬菜、水果、粗粮的用量 ,保障优质蛋白与纤维素的供给 ,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。
海报制作:方金洋
春夏交替 ,昼长夜短 ,气温升高 ,气候干燥 ,中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心脑血液供给不足 ,烦躁不安 ,酸懒倦怠等症状 。应晚睡早起、增加午休、适度锻炼 ,有意识地接受天地清明之气 ,进行精神调养 ,确保个人精力饱满 ,体力充沛 ,以平和愉悦的心情 ,喜迎夏日到来 。